他设想的太阳能采暖、空调和热水多用装置,冬季利用太阳能和地能供暖,室温在18℃至22℃。
主要是国家电网对项目并网点的电能质量、工程设计和施工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自行设计安装的光伏发电设备可能会难以达标。在获悉国家鼓励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政策后,上周,余胜到供电部门咨询了并网事项,在得知程序很复杂后,余胜打消了并网卖电的念头,反正发的电也不多,还是自己用算了。
商人余胜(应受访者要求使用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个。冯先生认为,如果家庭光伏电站的余电能够外卖,就能通过卖电降低自建光伏电站的成本,这无疑会推动市民建设屋顶光伏电站的热情。算账投资1.5万元发电15年才能收回成本要想在自己屋顶发电并卖给国家,首先要有设备,然后再从省下电费中回收成本,其中前期一次性投入和设备的维护费用肯定是私人自己掏钱。因为大学学的是建筑专业,后来又做了和建筑相关的生意,余胜一直梦想着在自家的房子里,加入很多环保元素。据邹建介绍,这套设备的装机容量是2000瓦,按照武汉的平均日照时间,一天的发电量约在5-6度电。
目前,国家已出台光伏发电鼓励政策,但由于我省分布式电源并网电价仍未确定,武汉市民若想建家庭光伏电站,向国家卖电,恐怕还有点困难。探访屋顶光伏发电4年前武汉有人尝鲜3月1日,国家电网发布的《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实施。2011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28GW,全球组件产能为63GW。
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高于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按有关规定通过全国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解决。在此《目录》中首先没有光伏电站(当然2004年光伏还没有兴起),仅规定50MW以下的风电站项目需市发改委核准。为提高国家投入的经济性,宜采用电价补贴政策,以实际所发电量作为激励政策的计量标准,降低了项目检查和审核等管理成本,直接鼓励多发绿色电量,起到实际的节能减排效果。5.并网流程办理周期约45个工作日。
欧美本地的生产商还会对中国厂商如此抵制吗?欧美政府会对中国光伏产品启动双反吗?国内企业因本地市场受限,不得不涌向海外市场,为扩大市场份额降低成本,野蛮地扩大产能,透支的产能交织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在海外市场价格暴跌,暴跌招致双反。2. 如果想存储过多的光伏发电,一种方案是增加储能单元。
屋顶光伏电站实际上一个稳定的投资回报产品。发电使用有两种途径:1.自发自用2.出售给电网,就是并网上传。当它能独立时,市场无限,受益无穷,你会发现现在的输血是值得的。没有并网的支持、没有补贴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应用和市场竞争,就没足够的机会和动力去自身完善,这将是一个恶性循环。
美国也不甘落后,暨2009年实行经济刺激法案以来,每年对可再生能源的资金支持额度高达160亿美元。既然国网容许 6MW以下分布式并网免收接入费用,发改委核准应该相应调整为6MW以上分布式光伏项目需要项目核准,6MW以下分布式光伏项目改为备案制。金太阳补贴约为系统成本的50%,比例虽够但门槛(1MW)太高,总量太小。而中国政府至2009年以来,每年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平均不超过150亿人民币(其中70%用于风电)。
结算计量应以用户侧上传电表为准。[page]这个问题在欧美双反的倒逼下,最近视乎看到了曙光。
它会给业主源源不断地发电创造价值,风险比证券产品低,维护起来很简单,比经营一家餐馆、公司等实业容易得多。核准的文件要求,由具备甲级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的项目申请报告一式5份,据了解甲级资质的项目申请报告大约20万一套,还要城市规划、环境评价、土地等审批报告。
所以后续财政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电价补贴政策就将是国内光伏市场是否能够真正打开的一个关键。这些报告全下来,估计需要50万。目前制约国内光伏市场的瓶颈不是成本和技术,而是政策滞后。可是目前蓄电池成本昂贵,维护成本高,一般的业主是承担不起的。悲哀的是,国内用户并没有享受到光伏产业增长的益处,光伏产品的80%都出口到海外。国家电网的《意见》已经出台,后续的度电补贴政策为业界广泛关注和期待。
其法案的基本原则是1.强制入网2.全部收购3.规定电价4.逐年递减。并网的受限极大地限制了光伏市场的发展:1. 对于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由于只能自发自用,电站的建设容量必须受业主本身最大耗电量的限制,否则过多的发电只能浪费。
德国是世界第一个实行光伏上网电价法(FIT)的国家,据WTO公布的欧盟产业补贴报告透露,德国政府通过了太阳能屋顶计划(HDTP)向德国太阳能光伏制造商提供了5.1 亿欧元补助,德国在2010年光伏发电电价上的补贴就超过118亿欧元,这些支持政策的颁布使德国迅速成为太阳能能源利用的全球领先者。据媒体报道,政府有关部门正在酝酿调整金太阳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的补贴政策,将现有的事前装机补贴变为事后度电补贴,以核定电量为依据发放补贴资金。
一、 并网难无论是光伏,还是风电,任何新能源项目最终的投资收益途径是依靠发电。我们希望看到一个通用、客观、平等、简易的度电补贴政策。
我们呼唤中国的《强制光伏上网电价法》尽快出台。中国控制了世界光伏65%的产能,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可是我们2011年光伏新增装机量仅占世界的2.5%。新政亮点体现在:1.支持分布式并网,承诺全额收购富余电力。为国内光伏市场开启扫清一个最大障碍。
面对欧美的双反制裁,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光伏业内企业领袖,以及经济界的专家学者,大家不谋而合地在一个问题上达成共识:立即启动国内光伏市场。这样的审批政策到底是想推动绿色新能源的发展还是在阻滞它的发展?或者是以推动新能源发展为借口而肥私人的口袋呢?为促进光伏终端市场的发展,必须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清除项目审批上的障碍,彻底解除电站投资者的疑虑。
如此高的审批费用和繁琐的审批程序,这不是一个笑话吗?显然,这个核准目录已经无法适应分布式新能源的发展要求。这部分电站每年额度是很小的。
显然,中国光伏国内市场远远落后于行业发展,和我们在世界光伏制造业所处的领导地位完全不匹配。如果以上政策能够落实到位,贯彻下去,必将大大缩短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的时间、减少并网费用。
结语只要以上三大障碍解除,国内光伏市场将立即打开,过剩产能至少吸纳一半。这就是现在国内光伏电站投资者所面对的残酷的行政环境。中国的组件产能为40GW,产量为23GW,国内装机仅为2.5GW。以中国目前组件产能40GW,这就需要生产25年。
这也是与国际接轨的讲求发电实际效果的事后补贴方式。二、 审批难国网的《意见》只解决了分布式能否并网的问题,至于并网上传的电量如何计量、如何结算、每度电给多少钱,都没有提及。
目前业界很多人对国网的态度转变仍就持怀疑态度,让我们一起继续关注国网新政的执行力度和落实情况。发改委的项目核准政策应该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澄清:1. 在《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加入光伏电站的相关内容,明确光伏电站的核准门槛和核准机关的核准权限。
这一法案彻底解决了困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入网问题,为光伏用户提供了有保障的投资回报,极大地推动德国光伏市场的扩大。项目核准只是电站建设的审批环节之一。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